快捷导航   南京中考政策指南   2018南京中考大事记   历年中考分数线   热门中考资讯   历年中考真题及答案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高分经验   重点高中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南京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中考政治 > 正文

2014中考政治复习:法律部分精华内容小结

来源:网络来源    作者:中考网编辑    2014-05-21 16:04:34

说两句

  •   2014中考政治复习:法律部分精华内容小结

      前言

      1、青少年学习法律常识有什么重要意义?

      (1)是依法律己的需要。

      (2)是依法办事的需要。

      (3)是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要。

      (4)是承担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历史重任的需要。

      2、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6字)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什么是国家治理?

      国家实施各项职责,称之为国家的治理。

      4、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犯时,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6、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

      第一课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1、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具有国家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它是掌握国家政权的人们治理国家的工具。

      2、国家创制法律有哪两种形式?

      (1)国家制定(2)国家认可

      3、什么是国家制定法律?

      国家制定法律,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依照一定的立法程序直接创制的法律。

      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国家的立法机关。

      4、什么是国家认可法律?

      国家认可法律,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根据实际需要,对社会上早已经存在的某些风俗习惯、道德规则、宗教教规等加以确认,赋予其法律效力,使之成为法律。

      5、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有普遍约束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容许特殊人物存在。

      (2)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了国家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容许任何人超越法律之上。

      6、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怎样?

      (1)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作用。

      具体表现在:第一,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

      第二,社会主义道德补充着我国法律的不足,支持、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

      (2)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做到守法护法。

      重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对于促进人们自觉守法、勇于护法有重要意义。

      7、什么是社会主义法律?

      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广大人民通过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以规定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具有国家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8、社会主义道德的特点、核心和原则是什么?

      社会主义道德是广大人民的道德,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高尚的道德,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集体主义。

      9、规定权利和义务是法律行为规范的一个重要特点。

      10、国家强制力主要指的是暴力,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

      11、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的最主要特征。

      12、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法律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13、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第二课 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

      1、什么是规矩?

      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就是人们说话办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2、社会生活准则的种类有哪些?

      (1)道德(2)纪律(3)规章(4)法律

      其中法律是唯一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准则;它具有普遍适用性,人人都必须遵守;它具有权威性,任何人都不得违犯。

      3、什么是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主要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秩序,公共场所的秩序和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等。

      4、我国法律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方面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1)维护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秩序。(2)维护公共场所的秩序。

      (3)维护交通工具上的秩序。(4)制裁扰乱公共秩序的其他行为。

      (记忆方法:扰乱机关、公共场所、交通工具的秩序;打架,耍流氓,造谣,闹事,谎报险情,制造混乱,阻挠执行公务等行为都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的处罚措施: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6、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有什么样的危害?

      (1)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导致正常的社会活动无法进行;

      (2)损害集体和他人的利益,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造成损失;

      (3)败坏了社会风气;(4)到头来也使行为人自己受到惩罚,自食害人害己的苦果。

      7、什么是公共安全?

      公共安全,是指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的安全。

      8、.我国法律在保障公共安全方面的具体表现怎样?

      (1)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依据刑法处罚。

      (2)尚未触犯《刑法》的要依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这些行为有:简单记忆:涉及刀、枪、事故、危险品等行为)

      9、什么是社会管理秩序?

      社会管理秩序是指国家机关对社会的管理活动及秩序。

      10、社会管理涉及到哪两个方面?

      (1)管理者--要依法行政。

      (2)被管理者--要依法做事,依法律己,依法服从管理。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是我国有关治安行政管理的最重要的一项法规。

      12、文物古迹是历史的见证,是国家的宝贵遗产,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

      13、赃物是通过贪污、受贿或盗窃等非法手段得的财物。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行为,直接帮助了犯罪分子逃脱罪责或得到非法利益,干扰了司法机关查处赃物的活动,给社会带来了危害,因此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三课 依法保障社会经济秩序

      1、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

      宪法规定: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2、.什么是全民所有制经济?

      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归全体人民共同占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3、什么是集体所有制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归劳动群众集体共同占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4、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

      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包括全民所有的财产(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

      5、哪些法律对我国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规则做了规定?.

      民法通则,合同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6、经济活动中都应该遵守哪些原则?具体含义是什么?

      (1)平等--买卖双方的地位平等;各企业的地位平等。

      (2)公平--买卖公平,竞争公平。

      (3)诚实信用--不弄虚作假,要言而有信。

      7、经济活动参与者有哪些?

      (1)生产者--最主要的参与者。

      (2)销售者--连接生产者和销售者的纽带和桥梁。(必须遵循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

      (3)消费者--要公平交易、遵守市场和商店的秩序等。

      8、侵犯公私财产的犯罪具体表现有哪些?

      (1)聚众哄抢公私财物(2)将公私财物非法占有

      (3)敲诈勒索公私财物(4)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等。

      9、破坏经济秩序的犯罪具体表现有哪些?

      (1)生产、销售伪劣产品(2)伪造货币或者出售、购买伪造的货币

      (3)使用伪造作废的信用卡(4)伪造国债、股票

      (5)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6)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

      (7)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8)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等。

      10、.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

      11、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2、经济制度表明国家经济生活的基本性质,决定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向,也为公民的经济行为提供基本依据

      13、法律规范和保障社会经济生活的秩序,首先表现为法律规定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4、公共财产是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是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证。

      15、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是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物质条件。

      第四课 依法保障、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什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精神文明,它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提高。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是什么?

      (1)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5、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主要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全民中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6、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20字)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7、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发展教育事业(2)发展科技事业(3)发展卫生、体育事业(4)发展文化事业。

      8、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建设精神文明的基本措施可以分为哪两类?

      (1)指引性措施(2)鼓励性措施。

      9、什么是指引性措施?

      指引性措施,是法律规范、确认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途径和方法,将建设精神文明的措施法律化。

      10、什么是鼓励性措施?

      鼓励性措施是法律对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个人和集体明确规定给予鼓励、奖励。

      11、指引性措施包括哪些方面?

      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宪法规定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等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等途径,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方面:举办各种教育,发展文化事业等。

      12、目前,社会上存在的损害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有哪些表现?

      (1)坟茔站地、大肆兴建庙宇的行为

      (2)巫婆、神汉利用封建迷信活动骗钱害人的行为

      (3)制作、版买、传播淫秽物品的行为

      13、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离不开物质保证,又离不开法律保证。

      14、我国宪法规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15、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

      16、思想道德建设既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部分。

      17、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

      18、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19、我国法律不仅具有规范、引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而且具有禁止、制裁损害精神文明建设行为的功能。

      第五课 依法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

      1、什么是环境?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2、什么是环境问题?其具体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环境问题,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环境问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向自然环境任意排放废弃物,污染环境;二是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环境。

      3、环境问题有什么危害?(3点)

      (1)威胁生态平衡(2)危害人类健康。

      (3)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3)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4)依靠群众保护环境。

      5、追究违反环境法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1)严重的、触犯刑法的--刑事责任。

      (2)不严重的--行政处罚。(3)造成他人损害的--民事责任。

      6、青少年学生应怎样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1)提高环境意识。(2)增强法制观念。(3)落实环保行动。

      7、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具有A、影响范围大,B、接触时间长,C、潜伏时间久等特点。

      8、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在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既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又是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因素。

      9、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在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

      10、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发展与人口和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11、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律,是制定专门性单行环保法律的基本依据。

      12、我国环境保护的专门法律有: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森林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等。

      13、我国已形成以宪法为基础,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环境法律体系,环境保护已建立在逐步健全的法制基础上

      1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的核心是"防"。

      15、在我国,环境保护既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又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16、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责令重新安装使用、责令停业或者关闭等。

      第六课 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1、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有哪些?

      (1)未成年人保护法(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3)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4)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简称教育原则。

      3、什么是家庭保护?

      家庭保护,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和教育的义务及其职责。

      4、家庭保护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2)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3)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

      (4)正确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5、什么是学校保护?

      学校保护,是指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6、学校保护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

      (2)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3)保护未成年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7、什么是社会保护?

      社会保护,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8、什么是司法保护?

      司法保护,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国家机关通过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一种专门保护措施。

      9、中学生应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第一、要依法自律。第二、要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第三、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0、制定关于保护青少年的专门法律,不仅是我国法制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现实生活的迫切需要。

      11、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保护未成年人工作起着指导作用的准则。

      12、家庭保护做得好,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就有了基本保证。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13、社会保护归根到底是要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它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权的保护等。

      14、司法保护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14、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6字方针、8字原则)

      15、法律为什么要对青少年予以特殊保护?

      (1)青少年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合法权利常常受到侵犯

      (2)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要进行综合治理。

      (3)青少年是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存亡,民族兴衰。

      16、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

      第七课 依法制裁违法犯罪

      1、什么是违法行为?

      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包括哪几类?

      (1)违宪行为--违反国家宪法的行为。

      (2)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严重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3)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4)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规律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3、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1)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责任。

      (2)行政违法行为--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等形式。

      4、什么是刑法?

      刑法,是以国家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5、什么是犯罪?

      犯罪,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6、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哪三个?它们的关系如何?

      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危害性)

      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违法性)

      第三、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处罚性)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7、什么是刑罚?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8、我国刑罚的种类有哪两类?各包括哪些?其特点如何?

      (1)主刑:包括①管制、②拘役、③有期徒刑、④无期徒刑、⑤死刑五种。

      主刑的特点是:只能独立适用,不能相互附加并用。

      (2)附加刑,包括①包括罚金、②剥夺政治权利、③没收财产三种。

      附加刑的特点是:可以作为主刑的附加刑同时适用,也可以独立适用。

      9、什么是危害国家安全罪?

      危害国家安全罪,是指故意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行为。

      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性质最严重,对国家和人民危害最大,所以我国刑法对这种刑事犯罪规定了严厉的刑罚

      10、赌博犯罪主要有什么危害?

      (1)严重败坏社会风气,腐蚀毒害着人们的灵魂,使一些人滋长不劳而获的思想。

      (2)有的人染上赌博恶习,嗜赌成性,以致倾家荡产,输光了就偷盗、抢劫、诈骗、贪污,甚至行凶杀人。

      11、青少年为什么要远离毒品?

      (1)吸毒会严重摧残身心健康,传染和导致各种疾病,甚至死亡;

      (2)对家庭而言,往往一人吸毒,全家遭殃,倾家荡产难以避免;

      (3)为筹集资金,吸毒者很可能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邪路,这又必然败坏社会风气,危害社会治安。

      12、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犯罪,首先看他的行为是不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13、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14、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15、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16、抢劫、盗窃等侵犯财产的犯罪一直是我国司法机关打击的重点。

      17、为了严厉惩治毒品犯罪,199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出了关于禁毒的决定。

      18、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19、行政处罚,是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依据国家行政法规,对犯有违法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人员采取的一种强制性措施。

      20、一般违法与犯罪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①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的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并未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律,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行为。

      ②处罚的方法不同: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由国家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罚;而犯罪则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刑罚。

      (2)一般违法与犯罪联系有:

      ①二者都是违法行为。一般违法与犯罪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都是违法行为,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②都具有社会危害性。任何违法行为,不管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本质上是一样的。

      正因为一般违法与犯罪都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第八课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2、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两层意思是什么?

      ①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

      ②普通法律不能和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撤消和宣布无效。

      4、由于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并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所以,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严于普通法律。

      5、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6、各种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原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据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遵守这一原则需要做到哪几点?

      ①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

      ②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做的事。

      ③国家机关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

      6、宪法通过哪三种方式规范公民的行为的?

      ①宪法提倡或者肯定公民的某些行为。

      ②宪法禁止或者否定公民的某些行为。

      ③宪法要求公民必须做出某些行为。

      7、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主要表现在:(1)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的行为准则;(2)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3)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8、公民的基本权利--由宪法确认的公民权利。基本权利是公民最重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权利,国家和公民有保证其实现的责任。

      9、以宪法为核心的权利保障体制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①立法保障---二十多年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一百多部法律,确保公民各方面的权利和自由得以实现。

      ②司法保障--我国宪法将审判权赋予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法院设立民事审判庭、刑事审判庭、经济审判庭和行政审判庭。

      10、宪法确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

      ⑤批评建议权申诉控告和检举权⑥取得国家赔偿权⑦社会经济文化权利等。

      11、所谓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的约束力和强制力。

      1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某一方面的问题。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普通法律不能和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撤消和宣布无效。

      (3)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比严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13、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宪法把国家权力交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行使行政管理权,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

      15、我国现行宪法有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力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16、宪法作为国家的总章程,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宪法对我们国家性质的规定。

      18、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的领导干部也没有超越于法律的特权。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热门推荐

    热门专题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3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2023中考特别策划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

    中招计划

    志愿填报

    中考体育

    中考签约

    中考分数线

    中考备考

    中考真题

    中考一模

    中考二模

    中考作文

    中考复习

    中考说明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

    重点高中

    南京一中

    南师附中

    中华中学

    金陵中学

    南京外校

    南京三中

    初中试题库

    一模试题

    二模试题

    中考真题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中考压轴题

    工具大全

    中考报考时间

    中考分数线

    中考成绩查询

    中考满分作文

    中考志愿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