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南京中考政策指南   2018南京中考大事记   历年中考分数线   热门中考资讯   历年中考真题及答案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高分经验   重点高中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南京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一模 > 2011年语文一模 > 正文

2011年南京市江宁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来源:http://nj.zhongkao.com/e/20130912/5231604428d42.shtml    作者:http://files.eduuu.com/ohr/2013/04/16/171321_516d1631810cb.rar    2013-04-16 17:13:34

说两句

  •   江宁区2011年九年级语文学情调查卷

    2011.04

    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20分,其中书写分3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卷纸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仔细审题,认真答题,答案写在答卷纸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26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子曰:“岁寒,        ▲        。”(《〈论语〉十则》)

    (2)予独爱莲之        ▲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        ▲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白头吊古风霜里,         ▲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

    (5)山河破碎风飘絮,         ▲     。(文天祥《过零丁洋》)

    (6)     ▲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7)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8)蒹葭萋萋,       ▲       。(《诗经·蒹葭》)

    (9)“涨”在2011年被评为热点汉字。《夜雨寄北》中“君问归期未有期,   ▲   ”一个“涨”字流露着诗人李商隐的愁苦与思念;《次北固山下》中“   ▲   ”描写春潮涌涨,水岸齐平,“涨”之意道出了诗人王湾的豁达乐观。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倔强(jué)          睿智(ruì)        阔绰(chuò)        锲而不舍(qì)

    B.宽恕(shù)          匀称(chèn)       拮据(jū)          随声附和(hè)

    C.田圃(bǔ)           湛蓝(zhàn)       脸颊(jiá)         长途跋涉(bá)

    D.慰藉(jí)           芳馨(xīn)        贪婪(lán)         苦心孤诣(yì)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不仅摧毁了家园,而且给灾民带来了心灵的重创。

    B.世博后,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依然锋芒毕露,发出耀眼的中国红。

    C.电影《让子弹飞》的画面与声音相得益彰,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

    D.被称为“警界保尔”的孙炎明恪尽职守,把公安工作当作自己的天职,严守岗位。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只要我们能理性地面对灾难后的舆论,才能避免“抢盐”事件的发生。

    B.通过我国形象片在纽约时代广场的滚动播出,使美国群众了解到更直观、更立体的中国。

    C.保证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是否健康和生命是否安全的关键。

    D.近些年来,节能低碳的理念已深入民心,这也使得一些轻巧、传统的代步工具再度受到人们的青睐。

    班级开展“试对春晚对联,漫话语文内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走进文学】上联出句:《游子吟》《乡愁》,《静夜思》《荷塘月色》。

    5.下面是第一小组的发言稿,请完成下面题目。(4分)

    试对下联:《慈母泪》《离恨》,《中秋赋》《空亭日暮》。文学篇目名的巧妙组合,呈现了一幅“游子低唱乡愁,慈母轻吟离怨”的生活画卷。文学犹如璀璨的明珠,影射我们的生活,又照亮我们的内心。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为鲁迅买《山海经》,她的纯朴善良让我喜欢;小说《水浒传》中,        ▲          ,       ▲       ;诗歌《己亥杂诗》中,诗人虽辞官还乡仍思为国效力,他的无私奉献让我感动;戏剧《变脸》中,狗娃给老人捶背、抠痒,她的乖巧懂事让我动容。

    (1)文稿画线句标点使用有错误。修改意见:                 ▲            (2分)

    (2)根据画线句的特点,仿写句子,将文稿补充完整。(2分)

    【传承文化】上联出句: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

    6.下面是第二小组的发言稿,请完成下面题目。(4分)

    试对下联:千秋民为本,多俯首听听。对联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孝”、“民”的核心思想,表达了居家当为孝子、为民甘做公仆的价值取向。为此我们搜集了两则材料。

    材料一:2011年春节前夕,有立法者建议:子女要经常回家看望老人,将“常回家看看”写进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立法的形式捍卫中国的孝道。此言一出,有人赞成,有人反对。

    材料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月27日如期履约,再次与网民在线交流,倾听民众心声,交流中温总理特别强调民生,他表示民生就是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人民的生命。在“十二五”规划当中,要把民生放在首位,把民生作为整个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说:“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就是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

    (1)材料一中将“常回家看看”写进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阐述你的理由。(2分)

    我(     ),理由:                         ▲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二的主要信息。(2分)

                                           ▲                                       

    【弘扬美德】下联出句:五十六朵花开,五色十光六合春。

    7.下面是第三小组的发言稿,请根据表格内容写一句结论,将文稿补充完整。(2分)

    试对上联:一百八声钟响,一呼百应八方和。对联内容奏响了民族团结、人人同心的和谐之音。2011年2月7日,知名学者于建嵘在微博上发出倡议: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网友纷纷表示要关注乞讨儿童,同心协力让被拐儿童圆回家的梦。下面是一份调查表,从表格内容可以看出,某地大学生在倡议发出后        ▲      

    某地大学生在该倡议前后上网内容调查情况对比表

    时间

    浏览乞讨儿童的相关信息

    其他(聊天、游戏、查找学习资料等)

    2011年2月5日(倡议前)

    3%

    97%

    2011年2月9日(倡议后)

    71%

    29%

    二(41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3题。(16分)

    【古诗阅读】

    新晴野望

    唐·王 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①氛垢:雾气和尘埃。②白水:银白色的河水。③倾家:全家。④南亩:农田的代称。

    8.这首诗写出了雨后初晴原野    ▲    的特点。(2分)

    9.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A.这是一首田园诗,写初夏的乡村,雨过天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

    B.颔联和颈联四句的景色,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色彩明丽,意境清幽秀丽。

    C.颈联中“明”和“出”,语言精炼而传神,紧扣景物的特点。

    D.尾联平添生机和活力,但农忙与诗人的悠闲形成对比,隐含诗人惭愧之情。

    【古文阅读】

    骂 鸭

    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卒不骂。某益窘,因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已。

    异史氏曰:“甚矣,攘者之可惧也:一攘而鸭毛生!甚矣,骂者之宜戒也:一骂而盗罪减!然为善有术,彼邻翁者,是以骂行其慈者也。”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①雅量:宽宏大量,不斤斤计较。②窘:尴尬。③良:的确。④异史氏:指蒲松龄。⑤攘:偷,窃取。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大惧              ▲             (2)卒不骂             ▲       

    (3)因实告邻翁        ▲             (4)骂者之宜戒也       ▲        

    11.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夜梦一人告之曰               将军岂愿见之乎(《隆中对》)

        B.其病良已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C.一攘而鸭毛生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智子疑邻》)

        D.是以骂行其慈者也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

    翻译:                           ▲                                      

    (2)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翻译:                           ▲                                      

    13.作者以荒诞的手法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8题。(11分)

     地下煤火

    ①最近,新京报报道:内蒙古乌达煤田火已自燃了50年之久,人们灭火不成反而加重了火灾治理难度,并酿成了巨大环境和生态灾难。这则报道将地下煤火引入公众视线。某国外媒体评出的全球五大持续生态灾难,中国煤火赫然上榜。是什么原因引发煤田大面积起火。

      ②红色的土壤,酥脆的岩石,大地笼罩着白烟,到了晚上可以看到地面飘着红红的小火苗。在中国新疆、内蒙古等北方矿区,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这就是地下煤火。燃烧着或曾经燃烧的火区,目前中国有56处,面积约720平方公里,其中正在燃烧的火区面积有17至20平方公里,每年烧掉煤炭资源约1000余万吨。

      ③地下煤火的现状让人生忧,熊熊地下煤火,浪费了大量宝贵的煤炭资源。那煤炭好端端地躺在地下怎么会自燃呢?

       ④地火自燃缘于煤氧相遇。

      ⑤地火,亦称地下煤火,是指埋藏在地下的煤层燃烧,并逐步蔓延发展形成规模较大的煤田火灾,煤炭专业术语称“煤炭自然发火”。

      ⑥煤炭自然发火的机理说法较多,业内基本认同的是“煤氧复合作用学说”。按照这一学说,煤在自然环境中与空气接触,吸附氧气并产生氧化作用,氧化产生的热量使煤炭逐渐升温,当煤层中产生的热量大于散发的热量时,开始聚热增温。煤炭明显升温的特征值,一般认为在60℃至80℃之间。这一阶段煤的热效应明显,并开始出现干馏反应,生成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等可燃性气体。

      ⑦当温度继续升高,外在、内在水分蒸发,热解作用加速进行,煤开始出现冒烟现象,当升温达到煤自燃临界值时,就开始着火了。这一阶段除温度升高外,还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乙烯、乙炔等气体。

      ⑧从“煤氧复合作用”机理可以看出,地下煤火的发生是不是和空气接触有着密切的关系呢?是的,地下煤火多发生在煤层的露头位置,也就是接触空气的位置。此外,煤矿井下的采空区,“煤柱”部分因矿压而形成很多裂隙,空气易进入,也是煤易自燃的地方。

    现代火(现代的地下煤着火)主要由煤层自燃和人为两方面原因引起。人为原因主要是上世纪50年代末以来乱采乱挖,也有少数较浅的煤层燃烧与开采方法有关,如内蒙古乌达煤田的“长壁式”开采方式,开采范围大,采空区地表塌陷严重,煤层上覆岩层又薄,形成了裂隙,令煤矿与地表沟通,成为漏风供氧的主要通道,为采空区自然发火创造了条件,从而酿成灾难。

    ⑩熄灭地火最直接的方法是用水灭火和在地火发生初期挖除火源。水和黄泥混合的泥浆是很好的灭火材料,泥浆可以堵塞通风管路,水传递黄泥到达一定的位置,水分干了,就地堵塞,窒息火灾。新疆治理地火主要采取的就是注水、注浆、挖除火源和沙土覆盖等方法,先后扑灭了哈密大南湖、艾维沟、铁厂沟、奇台北山、阜康白杨河等火区的地火。

    (选自2010年10月20日《北京日报》,有删改)

    14.文章围绕“地下煤火”,先后从                   —→地火自燃的机理—→地火产生的原因—→                    四个方面做了说明。(2分)

    15.第①节中的新闻报道和设问句有何作用?(2分)

                                       ▲                                            

    16.第⑨节画线句子中加点的“主要”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现代火(现代的地下煤着火)主要由煤层自燃和人为两方面原因引起。

                                          ▲                                          

    1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煤炭与空气中的氧气复合产生氧化,接着开始升温,水分蒸发后开始冒烟,最后就着火了。

    B.文章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按照逻辑顺序来介绍说明“地下煤火”的。

    C.关于地火自燃机理的解释只有“煤氧复合作用学说”,因此得到业内的完全认同。

    D.内蒙古乌达煤田引发地下煤火从而造成灾难的人为原因是开采方式不当。

    18. 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就“如何有效防止地下煤火的发生”提两条合理化建议。(2分)

       (1)                                  ▲                                       

    (2)                                  ▲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3题。(14分)

    爱的移位

    孙道荣

    ①每晚,儿子都要回家,看望独居的老父亲。

    回到家,儿子摸摸藤椅,轻轻摇了摇,藤椅吱呀吱呀地响。儿子弯腰检查,发现藤椅一条腿上的藤条松了。这把藤椅是老父亲最喜欢坐的椅子,也是他最珍爱的椅子,他坐上面读读报纸,坐上面看看电视,坐上面打个盹,坐上面发下呆,坐上面思念母亲……在儿子的印象中,老父亲大把大把的时间,都是在藤椅上度过的。藤椅陪伴了他二三十年,也许更久,现在它有点松了。儿子赶紧找来工具,先用铁丝将藤椅的腿绑牢,然后,用旧衣裳撕成的布条,一层一层细心地缠起来,这样,藤椅就既结实,又不会伤着老父亲了。

       ③ 若干年前,年轻而勤劳的父亲总是自己动手,用木头做了几把轻便的桌椅,专门给儿子用。年幼的儿子很调皮,任何东西都会成为他的玩具,小椅子也不例外。害怕椅子太重,砸伤了孩子的脚,所以,年轻的父亲特地找来质地最轻的梧桐木,做成了几把椅子和一张小桌子,并且耐心地将每一个角,都磨圆,这样,即使孩子碰着了,也不至于弄伤他。

        ④儿子走进书房。老父亲一辈子爱书,一堵墙都是书架,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老父亲现在还经常找几本出来读读。儿子和往常一样再次帮老父亲整理、清理了书架,将老父亲常翻的一些书,移到书架的下层,这样,父亲拿起来方便,就不用自己登高去翻找了,可是倔强的老父亲,有时还是会偷偷地站在凳子上,去找一些上层的书,这让儿子非常担心,他几次“严厉”地“警告”老父亲,若是再站凳子的话,他就将书架上面几层给封死,以杜绝危险的发生。

        ⑤若干年前,儿子从蹒跚学步,到自如地奔跑跳跃,正一天天长大。但是,这个调皮的男孩,也因此造成了一次次险情。好奇心使他什么东西都要看一看,什么东西都要摸一摸,什么东西都想玩一玩。为了不伤到他,年轻的父亲只能将家里一些易碎和危险的东西,往高处藏:放在茶几上的玻璃杯,都移到了柜子上;摆在桌上的花瓶,挪到了橱顶上;放在地上的开水瓶,都藏在了厨房平台的最里层。可是,这一切反而更激起了孩子的好奇心,他趴在桌子或柜子沿上,踮起脚尖,再踮起脚尖,然后,伸手去探,去摸,去捞,去勾……“啪!”一个玻璃杯碎了。年轻的父亲看到孩子的模样,真是又好气又好笑,佯装“严厉”地“警告”他,再这样小心揍屁股。而他从没有因此打过孩子,他怎么能够阻止一颗向往、好奇、长大的心呢?

    ⑥将家里认真检查了一遍之后,儿子来到客厅,在沙发上坐了下来。老父亲正在看一部重播的古装历史剧,他对这种古装戏其实没什么兴趣,但他还是和平日一样陪老父亲看上一集。

    ⑦若干年前,儿子上中学了,学业越来越紧张,应试、升学,将儿子和全家人的弦,都绷得紧紧的,特别是高考之前那段时间,家里的空气沉闷的就像炸药,随时都会被点爆。人到中年的父亲和母亲,在家里走路,都是踮着脚尖的,生怕轻微的响动,影响了紧张复习的孩子,他们用这种无声陪伴着儿子。一次,儿子惊讶地发现,家里的电视机很久都没有打开过了,他问父亲,你们怎么不看电视了啊?父亲不屑一顾地说,电视节目越来越粗糙,越来越难看,看可就生气,不如不看。儿子信以为真。直到他高考结束那天,家里的电视机,和着父母的笑声,一起重新响了起来。

        ⑧夜慢慢深了。儿子将老父亲搀扶上床,然后,告别老父亲,轻轻带上门,回自己的家去了。

    ⑨若干年前,每个寒冷的冬夜,父亲                                                

                        。儿子翻了个身,又沉入甜甜的暖暖的梦乡。他不知道这一切。

    (选自2011年1月30日《南方日报》,有删改)

    概括儿子回家为父亲做的几件事情

    评点人物形象

    现在的“儿子”

    若干年前的“儿子”

    父亲

          ▲     

    帮父亲整理书架

    陪父亲看电视

    搀扶父亲上床   

     

    细心、孝顺

     

     

      ▲  、充满好奇心

     

     

     、倔强等

     

    19.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内容。(3分)

    20.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4分)

    (1)句子的加点词好在哪里?(2分)

    儿子摸摸藤椅,轻轻摇了摇,藤椅吱呀吱呀地响。

                                               ▲                                                 (2)结合语境,赏析句子。(2分)

    家里的空气沉闷的就像炸药,随时都会被点爆。

                                               ▲                                                   

    21.作者插叙了若干年前的几件事情有何作用?(2分)

                                            ▲                                                   

     

    22. 阅读左边漫画,根据文章内容发挥你的想象,将文章最后一节补写完整。(2分)

    若干年前,每个寒冷的冬夜,父亲                                                    

                          ▲                                     

                                                  。

    儿子翻了个身,又沉入甜甜的暖暖的梦乡。他不知道这一切。

    2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第①节中“独居的老父亲”为下文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做好铺垫。

    B.文章两次出现“‘严厉’地‘警告’”,前后呼应,但语气和情感上都有所不同:前者饱含烦躁和担心,后者饱含命令和赞美。

    C.文章多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读起来琅琅上口,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D.本文和莫怀戚的《散步》都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都以生活中的小事歌颂了人间真挚而美好的亲情,也向我们诠释了孝顺是一种爱,陪伴是一种爱。

    三(50分)

    24.请以“     ▲    走进心灵”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书写(3分)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热门推荐

    热门专题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3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2023中考特别策划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

    中招计划

    志愿填报

    中考体育

    中考签约

    中考分数线

    中考备考

    中考真题

    中考一模

    中考二模

    中考作文

    中考复习

    中考说明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

    重点高中

    南京一中

    南师附中

    中华中学

    金陵中学

    南京外校

    南京三中

    初中试题库

    一模试题

    二模试题

    中考真题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中考压轴题

    工具大全

    中考报考时间

    中考分数线

    中考成绩查询

    中考满分作文

    中考志愿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