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南京站 > 初三年级 > 期末试题 > 化学试题 > 正文
来源:赵潇 2013-01-24 16:55:30
26.(4分)如图,A、B、C、D、E、F均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变化①的现象是颜色由黑变红,变化②的现象是颜色由红变黑,相应变化的生成物没有全部列出,各变化的条件也未标出。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 ▲ ;
(2)在变化①和②中,A和C的性质是相似的,都有 ▲ ;
(3)写出变化①的化学方程式 ▲ ;
(4)简述实验室检验B的方法(操作、现象、结论) ▲ 。
推断题最重要的是“题眼”,就是说可以直接通过题目推断出一个物质的描述性语言。比如:A是支持呼吸的气体,那么就可以直接得到A是O2了。
但是这个推断题难度就加大了很多,因为没有一个明显题眼,只有现象。所以,要积累一些隐含的题眼:(仅限初中阶段)
“完全相同的反应物得到不同的产物”说明是C和O2生成CO2或CO。
详解:(1)A和D反应生成B、C两种不同产物,故A、D是碳和氧气,B、C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但是具体哪个是那个还不清楚。题目又说A、B、C含同一种元素,说明D是氧气
(2)第二问中提到,A、C性质相似,所以A是碳,C是一氧化碳,都有还原性
(3)①反应颜色由黑变红,有碳参与反应,学过的是CuO被碳还原,反应条件是高温,产物是红色的铜和二氧化碳
(4)CO2的验证方法,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变浑浊,证明有CO2。
做推断题的思路:
①根据题眼确定1-2个符号代表的具体物质☆
②依据其他条件和学习过的反应推断出其他物质
③思路短路的时候,不妨去问题里找找,提问中也可能隐含条件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