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南京中考政策指南   2018南京中考大事记   历年中考分数线   热门中考资讯   历年中考真题及答案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高分经验   重点高中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南京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一模 > 2012年语文一模 > 正文

南京市高淳县2012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来源:http://nj.zhongkao.com/e/20130813/5209d33af2481.shtml    作者:http://files.eduuu.com/ohr/2012/05/22/113542_4fbb098e1df78.zip    2012-05-22 11:36:12

说两句

  • 南京市高淳县2012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6页,答卷纸4页,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钢笔或圆珠笔(蓝色或黑色)写在本答卷纸上,不能写在试卷上。

    一(26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2)        ▲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

    (4)无可奈何花落去,         ▲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5)安得广厦千万间,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       ,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7)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8)苔痕上阶绿,    ▲    。(刘禹锡《陋室铭》)

    (9)《桃花源记》中“      ▲              ▲       ”一句是我国当前新农村老少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干涸(hé)          瞥(piě)见          风雪载途(zài)

    B. 惘(wǎnɡ)然         慰藉(jiè)        浮光掠(lüè)影

    C. 猝(cù)然         嗤(chī)笑          言简意赅(hài)

    D. 竣(jùn)工          发窘(qiǒnɡ)      相形见绌(chù)

    3.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臆测        惬意         不容置疑

    B. 澄澈        暄嚷         张皇失措

    C. 玷污        侧隐         好高鹜远

    D. 琐屑        甜腻         消声匿迹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中科院一份报告显示,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直到大学毕业,父母平均要为他们要费大约49万元左右。

    B.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同学们通过收集、分享、评议资料来感受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扩大自己的学习成果。

    C. 近年来,我国突发环境事件的总量居高不下,环保、安监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控制此类事件不再频繁发生。

    D. 我国应该尽快减少自身农产品安全技术标准与国际要求之间的差距,出台与国际接轨的国家标准。

    2012年4月23日是第17个“世界读书日”,某班开展了一次“激发阅读兴趣 拓宽阅读途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A组对某小学儿童参观图书馆后的反应做了跟踪调查。下面是数据统计。

    参观图书馆后的反应

     

    第一次参观图书馆

    52%

    参观图书馆后又再回到图书馆

    62%

    参观图书馆后阅读量增加了

    75%

    现在觉得阅读变简单了

    82%

    5.根据上表,写出你得到的启示:                   ▲                 (2分)

    B组在百度的“百科名片”中,查阅到了“网络阅读”相关表述:

    网络阅读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纸张阅读的新型阅读方式,此种阅读方式的兴起、发展有赖于互联网的发展。网络阅读的特别是无纸张限制、无携带保存障碍、方便、节约资源。图书保存于网络,一点即可阅读,不用案头堆积如山,耗费巨大木材资源,是一种低碳的阅读方式。

      6. 请你根据这段话,用和“随性自由”结构相同的短语概括网络阅读的优势。(2分)

    较之传统阅读,网络阅读更  随性自由  ,更     ▲        ,更    ▲       

    C组在中国知网“创建中小学读者个人数字图书馆”的登陆(注册)页面,看到有如下四条说明:

    ①根据您(或孩子)的学习、教学阶段,可自由浏览、阅读高中、初中、小学、及职业培训等教与学数据库中的所有文献和知识。

    ②您可按需选配不同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所有课程对应的主题知识馆。

    ③所选配课程知识馆的学习教学资料、辅导材料等将每天自动推送到您的个人馆中供阅读。

    ④适合读者:高中、初中、小学、职高等基础教育相关的全体在校学生、教师和家长。

    7.(1)根据以上说明,请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为个人馆拟一句宣传标语:(1分)

    个人数字图书馆                             ▲                                    

    (2)根据说明②和说明③,你成功注册后,怎样在个人馆中进行初三语文的学习?请用一句话说明。(2分)

                                            ▲                                         

    8.D组调查了人们对经典名著的熟悉情况,发现其中的人物经常被引用。下列所引用的名著人物与表达的内容不匹配的一项是(  ▲  )(3分)

    A.生铁制成钢,只有靠一种途径——炼!丁晓辉上校就是像保尔·柯察金一样,将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当作了人生的炼炉。

    B. 出租车司机曾是一个令许多人羡慕的“小康”阶层,然而随着经济趋势下行,油价地不断攀升,许多的哥不堪重负,自嘲自己快成骆驼祥子了。

    C.近年,先强大起来的部分中国企业纷纷走上跨国并购之路,做起现代宋江,让国外企业“招安”,在并购中迅速壮大自己,提升了国际影响力。

    D.这一类有着同一种模式的网络谣言犹如打不死的白骨精,隔三岔五换壳再生,居然也忽悠了不少不明真相的网友。

        二  (41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9—14题。(16分)

    【古诗阅读】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 ①幢幢:晃动的样子。

    9.(1)“   ▲    ”三个字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听闻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刹那间的反应。(1分)

    (2)末句的景物描写是怎样来抒发作者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2分)

                                           ▲                                          

    【古文阅读】

    八大山人

    清·陈鼎

    八大山人,号人屋。“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性孤介,颖异绝伦。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

    山人既嗜酒,无他好。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如爱书,则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

    (节选《八大山人传》有删改)

    【注释】①八大山人:即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②介:耿直。③攘臂搦管(nuò guǎn):伸长胳膊,执笔为文。④镒:二十两。

    10.下列句子漏了标点,用“/”为其断句(两处)。(2分)

    张 堂 中 如清 风 徐 来 香 气 常 满 室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1)尝写菡萏一枝(  ▲   ) (2)数十幅立就(  ▲  )  (3)盈纸肮脏( ▲  )   

    12.下列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多置酒招之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      贤于才人远矣

    C.或洒以敝帚                        辞以军中多务

    D.人爱其笔墨                        安陵君其许寡人

    13翻译句子。(4分)

    (1)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

                                    ▲                                                

    (2)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

                                     ▲                                                

    14.作者最后用一个“颠”字来评价八大山人,根据选文,你是如何看待八大山人的“颠”的?(2分)

                                      ▲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一18题。(14分)

    蓝瓦松    鲁枢元

       ①我们现在的孩子,会确切地知道太平洋彼岸有一个美国人叫“奥巴马”,却不会知道自己祖父住过的老家的屋顶上,曾经生长着一种植物,叫“瓦松”。

    ②瓦松,在我的少年记忆中,曾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以至每当我听到这个字眼时,我的心、我的身体都会引发微微的悸颤,脑海里便会浮现出那古旧的老屋,黧黑的屋瓦,瓦垄间密密生长着的瓦松的丛林。那瓦松,在湛蓝的天空下晕染着一层蓝幽幽的光。

    ③那一年,我恍惚觉得是13岁。

    ④以前我从没有见过那么蓝的天,以后也再没有见过那么那么蓝的天。天被嵌在四合院灰褐色的屋瓦之中,像一泓落在荒漠砾石间的清潭,蓝得那么幽深、悠远。

        ⑤那是一个盛夏的中午,院子里静如冬季的子夜。只有我一个人没有睡午觉,痴痴地凝望着蓝天。天气炎热,有些困乏,没有着意去想什么,思绪反倒在虚空中弥漫。天空为什么如此蓝?蓝得不可捉摸,最终又蓝到哪里去?蓝天的外边又是什么天?被四合院的屋顶框起来的这块蓝天,似乎成了一个通向无限的洞穴,我只能坐在洞底仰望着蓝天,而无法向它迈出一步。我有生来第一次觉察到自己的渺小,渺小得可怜而且无奈。

        ⑥我在自己的无奈中发现,我又是那么强烈地向往着蓝天。这让我感到一丝悲哀。聪明的人们习惯于嘲笑“坐井观天”的蛤蟆。他们却体会不到,一只蛤蟆一旦醒悟了“井外有天”、天外还有天,自己却又不得不继续呆在井底的苦闷。

        ⑦此时,我的“井底”就是我们家的这个“杂物间”。那其实是小厨房旁边一个用树枝、席子搭成的棚子,里边堆满了已经没有用处,却又舍不得扔掉的破烂儿:漏底的脸盆、缺口的瓦罐、瘸腿的长凳、卷刃的铁锨、装枕头剩下的荞麦皮、过冬后撤下的旧棉絮。据说,当年王老五家开磨房时,那块地方原是他们家的茅厕。我把杂物堆进一个角落,拂去墙上的蛛网,扫净地面的灰尘,地面上还洒了些清水,杂物间变得清爽起来。“书案”是用一只锯掉了靠背的破椅子改造的,“书架”是由两个旧抽屉拼凑的,“书架”上已经搜罗了近二十本书,包括用过的语文课本。我总算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

      ⑧那一天,我就是坐在这个棚子下面,观望着蓝天、向往着蓝天的。蓝天离我太遥远。

        ⑨ 这时,我看到了房顶瓦垄间茁壮生长着的瓦松,茂密的针叶,坚挺地指向蓝天。贫瘠的瓦垄上没有人浇水,没有人施肥,甚至连起码的土壤都极为稀缺,有的只是烈日与暴雨、寒风与酷霜。然而,这些小生灵却不知在什么时候、由于什么原因飞到了房子上,它们比我更亲近蓝天。

       ⑩那饱含生命汁液的瓦松辉映着蓝天,通体闪烁着蓝光,荧荧惑惑的,像上苍的一种昭示。就从那一刻,我记住了这些天光下、屋顶上的生灵。

    (11)长大以后,读书多了,才知道这“瓦松”原来也是在册在典的,新修《神农本草经》中说它属“景天科植物”,是“清热解毒”的良药。瓦松的药性为“酸、苦、寒”,这倒是十分贴近我童年岁月的贫寒、清苦、酸辛。富商巨贾、官宦权贵们的公馆、别墅上是不长瓦松的,现代都市的高楼大厦上也是不长瓦松的。瓦松,是属于那个过去时代古老城郭中那些下层贫民的。

    (12)我记忆中的瓦松,总是蓝颜色的,在电火中闪现着荧荧蓝光。我的那些蓝瓦松,高高地蹲踞在蓝天下的瓦垄上,默默地俯视着我的那个小院、那条小街、那座古城,仿若上苍对于尘世的某种见证。

       (13)随着时光的变迁,瓦松已在人们的视野中渐渐消失。1985年父亲得了肺癌,中医先生开出的处方中就有一味“瓦松”,药铺里买不到,而偌大一个省城几乎再也寻觅不到它的踪影。

       (14) 岁月无情人有情。我始终眷恋着故乡的蓝瓦松,那渐行渐远的蓝瓦松,梦中的蓝瓦松。

     (15) 从十二祖庙街的那个由早先厕所改造的杂屋间,到大学校园里的文学教授书房,也许已经有了天壤之别,但距离蓝天恐怕依然很远。蓝天,只是一个虚悬着的无限。聊以自慰的是,我毕竟向往着蓝天,毕竟向着通往蓝天的道路跋涉过。

    (16)我不敢说我已经走出了“井底”,我只期望着,如果能像瓦松那样,走上屋顶,映一身蓝色的天光,也就无悔无怨了。

                                                     摘自2012年第4期《青年文摘》

    15.完成下列表格,梳理作者将自己和瓦松所作的比较。(3分)

     

    瓦松

    ①▲

    少年生活、学习环境的极端简陋

    药性为“酸、苦、寒”

    ②▲

    ③▲

    向往蓝天  向着通往蓝天的道路跋涉

     

    16.结合语境,欣赏下列语句的精彩之处。(4分)

    (1)天被嵌在四合院灰褐色的屋瓦之中,像一泓落在荒漠砾石间的清潭,蓝得那么幽深、悠远。

                                      ▲                                                   

    (2)我看到了房顶瓦垄间茁壮生长着的瓦松,茂密的针叶,坚挺地指向蓝天。

                                                                                       

    17.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文字的含义和作用。(4分)

    含义:                                    ▲                              (2分)

    作用:                                    ▲                               (2分)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开篇,作者用现在孩子对“奥巴马”和“瓦松”熟悉程度的悬殊作比较,强调了瓦松在自己少年记忆中的深刻印象,顺理成章地引出了下文。

    B.第⑦小节,作者一一列数“杂物间”的那些“破烂儿”,具体描写了“杂物间”的破旧程度,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我童年物质生活的贫乏。

    C.(12)(14)小节,作者分别用“我记忆中的”“我的那些”“故乡的”“渐行渐远的”“梦中的”修饰瓦松,揭示了瓦松在自己心中的位置和对瓦松的眷恋。

    D.文中多处写自己面对蓝天时的内心波澜,从无法接近高远天空时的卑微与恐惧,到醒悟自己是“井底之蛙”的无奈和可怜,最后为自己奋斗成教授而满足与自慰。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11分)

    杜甫“很忙”,经典“很受伤”

    陆尚

      ①近日,“诗圣”杜甫突然“很忙”,在网络蹿红,然而他被广大网友热烈追捧的缘由却并非他的千古名句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而是无数在微博和帖子上疯传的关于他的五花八门的涂鸦图片。今年恰逢杜甫诞辰1300周年,在相关纪念活动还在筹划之际,杜甫却以此种方式先火了起来,对此我们不知该感到欣慰还是忧虑。

      ②其实,伴随着杜甫画像涂鸦事件的逐步升级、愈演愈烈,来自各方面的不同声音也是纷纷扬扬、争论不休。力挺者以为,这个现象引起大家关注杜甫是好事,涂鸦是对于画像的“再创作”,对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具有很好的作用,也体现了一种童心和童趣,应该呵护。批评者则不以为然,认为网友创作时要考虑杜甫的身份地位,要尊重传统文化,而对文化的恶搞,对人物的穿越,则反映了当前一个时代的浮躁。对于网友的这种近乎于疯狂的涂鸦游戏,笔者亦是深感忧心。在笔者看来,减压、增强创造力、保持童心童趣,似乎并不能成为其名正言顺地对诗坛巨匠的画像进行恶搞涂鸦甚至丑化的借口,更何况对于杜工部画像的“再创作”早已超越了学生群体调皮捣蛋的涂涂画画,而成为网络上的集体狂欢行为,一些图片也远远突破了能被接受的尺度,更有甚者,则重新编排了诗人生平,称其“插画模特”。也难怪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要在其新浪官方微博转了一组“杜甫很忙”的涂鸦图,并配上韩愈的《调张籍》一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表达不满之情。

    ③据悉,网上传播的“杜甫很忙”的涂鸦是以高二《语文》人教版上的杜甫《登高》一诗的配图为原图进行“创作”的。这幅由蒋兆和创作的《杜甫像》中,大诗人杜甫侧坐在石头上,迎着风略抬起头,面带忧郁,尽显其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而在网友们的笔下,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子美忧国忧民的形象被彻底颠覆了,不但被“穿越”到现代骑自行车、打篮球、打CF实战游戏,在电脑上写诗、在路边摆摊卖西瓜,甚至还变身为火影忍者、骑着扫帚的哈利·波特……可谓极尽想象之能事。有网友开玩笑说,“为了画杜甫,语文课本都快脱销了”,人们对于涂鸦游戏的热衷由此可见一斑。

    ④实际上,遭遇恶搞的又岂止杜甫一人,此前李白、辛弃疾、雷锋等文化名人和精神偶像都曾成为网友们消遣的对象,被极度娱乐化和消费,引发猛烈的网络集体热潮和集体围观。曾几何时,网络恶搞已成了一种被人们所“习以为常”的怪现象。而对此,甚至有人声称:没被涂鸦过,就不算是“大家”,“娱乐一下大众,无伤大雅”。但我们不得不看到,在这些“娱乐”事件中,“大家”和“偶像们”俨然成了一个娱乐大众的玩偶,以及被恶搞和释放压力的对象,在其形象、尊严和声望被狠狠地丢到了一边的同时,其身上具有的强劲的人文情怀和精神力量也被无情地消解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⑤应该说,文化名人和精神偶像们为我们灿烂、丰富而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继承和传扬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身上也承载着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力量。随便对如此重量级的文化大家进行涂鸦、恶搞、丑化也就反映出了一些人对于文化的淡漠、精神的缺失与素养的不足。对于文化我们要怀有敬畏之心,对于为我们文化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名垂青史的个人更要心生敬重和感恩,因之,又岂能将他们作为娱乐大众的对象呢?笔者希望,给为我们创作和留下了很多美妙篇章和诗歌的大诗人杜甫多一些敬意,少一些亵渎吧!让“诗圣”从此种不堪的“忙碌”中脱离出来,歇一歇脚,不要让过度的娱乐将其消费殆尽、使其形象破损!请尊重我们的先人和文化。                                         

    2012年3月28日《中国新闻网》

    19.针对杜甫画像涂鸦事件,作者提出的中心看法是                            。(2分)

    20.第③小节中作者为什么要具体描写蒋兆和创作的《杜甫像》?(3分)

                                                                                     

    21.第④小节在全文的论证思路上有何作用?(4分)

                                                                                  

    22.下面是围绕“杜甫画像涂鸦事件”的各方观点,没有在本文中被提及的一项是(  ▲  )(2分)

    A.涂鸦事件引起大家关注杜甫是好事,对于画像的“再创作”体现种童心和童趣,应该呵护。

    B.杜甫草堂博物馆也借用一组同名的涂鸦图,并配上韩愈的《调张籍》一诗,表达不满之情。

    C. 涂鸦者纯粹是为了谋求看客眼球,这是某些网站的一种营销策略而已,不必大惊小怪。

    D. 恶搞是一种正常现象,没被涂鸦过,就不算是“大家”,“娱乐一下大众,无伤大雅”。

    三(50分)

    23.请以“我的初三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不少于600字。

    书写(3分)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热门推荐

    热门专题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3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2023中考特别策划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

    中招计划

    志愿填报

    中考体育

    中考签约

    中考分数线

    中考备考

    中考真题

    中考一模

    中考二模

    中考作文

    中考复习

    中考说明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

    重点高中

    南京一中

    南师附中

    中华中学

    金陵中学

    南京外校

    南京三中

    初中试题库

    一模试题

    二模试题

    中考真题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中考压轴题

    工具大全

    中考报考时间

    中考分数线

    中考成绩查询

    中考满分作文

    中考志愿填报